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医学论文 ->医学
  • 针灸治疗流行性感冒

    2012年2月18日 11:22 作者:冯佳明
    【摘要】 中医学认为系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通而致。流行性感冒根据病情表现不同,有风寒、风热之别,偏于寒则寒邪束肺,肺气不宣,阳气郁阻,腠理闭塞,偏于热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松,肺失清肃。目的  讨论针灸治疗流行性感冒。方法  使用针灸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疏风解表为主。风寒者,祛风散寒、发汗解表;风热者,疏风清热,宣肺利气。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中国论文网m.yn5N1g_g
    医学论文发表中国论文网j[&O8_jGMe |i
    【关键词】针灸治疗  流行性感冒中国论文网H/pmns,U
            流行性感冒属风湿、冬温范畴。中医学认为系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通而致。流行性感冒根据病情表现不同,有风寒、风热之别,偏于寒则寒邪束肺,肺气不宣,阳气郁阻,腠理闭塞,偏于热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松,肺失清肃。本病在儿童患者中传变迅速,易动风惊厥。中国论文网-AO C0fq.d+H
    医学论文发表
    -~t3G/m1sMR#|/V w0        (一)体针疗法中国论文网V b0QKx&t
            1.处方
    e7E X B0h0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合谷、外关、曲池、迎香、太阳、足三里,第二组取风池、大杼、风门、肺俞、三阴交。双侧取穴(无特殊说明均为双侧取穴)。两组穴位可以交替使用。中国论文网s8A5J,n.YW~
    医学论文发表
    j_;Fq@0        (2)配穴:高烧者加少商(与第一组主穴配合使用)、大椎(与第二组主穴配合使用),咽痛较重者配少商、商阳,头痛较重者配百会。
    +T&\)[(W`re w0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直刺合谷、外关0.8±0.2寸,直刺曲池1.0±0.2寸,斜刺迎香0.4±0.1寸,斜刺太阳0.6±0.2寸,直刺足三里1.5±0.5寸。向鼻尖方向斜刺风池0.6±0.2寸,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大杼、风门、肺俞穴0.5±0.2寸,直刺三阴交1.2±0.2寸,向上斜刺大椎0.5±0.2寸,避开未闭的囟门平刺百会穴1.0±0.2寸。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出血2~3滴。中国论文网r3\O6S5F#[^z%P,[
            每天治疗1次,重症患者每天治疗2次。5岁以上患儿,每次治疗留针15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5岁以下患儿不留针,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行针5~10秒即出针。
    Q9r#?m/FFKJ9`{0        3.按语: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有两方面的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第二个目的是要有效减轻各种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在本病的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两组主穴中的足三里、三阴交均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迎香、风池对于解除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具有良好作用。合谷、太阳及百会对于缓解头痛具有良好作用。合谷、外关、曲池、风池具有散热作用。中国论文网Kdn[u {
            (二)灸法中国论文网k4Kj B-h-NH8`
            1.处方:取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大椎、大杼、肺俞,第二组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双侧取穴。每次选用一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2m/EmJ4rnt)t9v4b0        2.操作方法:每次灸一组,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使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2次。施灸时注意避免烫伤。中国论文网r2T[}&c%F9sc
            (三)电针体穴疗法
    1\9b2O0QP0        1.处方:取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曲池、合谷、外关,第二组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两组穴位同时选用,双侧取穴。中国论文网#wjyU` ?T m
            2.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在两组穴位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为宜。每次电针20分钟。每天治疗1次,重症患儿每天治疗2次。电针疗法适用于5岁以上患儿。中国论文网@w"K:g[7F
            (四)穴位注射疗法
    Xt:h Ko"fR/hvE_0        1.处方:取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风池、大椎、肺俞,第二组取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双侧取穴。每次选用一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2.操作方法:用5%当归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常规消毒后,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0.6±0.2寸,注入药液0.4±0.1mL(说明:根据患儿年龄、胖瘦确定针刺深度和注射的药量,下同)。大椎穴向上斜刺0.5±0.2寸,注入药液0.4±0.1mL。肺俞穴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0.5±0.2寸,注入药液0.8±0.2mL。直刺足三里1.5±0.5寸,注入药液1.0±0.5mL。直刺三阴交1.2±0.2寸,注入药液1.0±0.5mL。直刺曲池穴1.0±0.2寸,注入药液0.8±0.2mL。
    !f9J#^K'VE_mKmv0        (五)拔罐疗法中国论文网!i9Bd2Y&nl:Y
            1.处方:取穴为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T1~T4夹脊穴。两侧同时取用。
    F!NcT(M3Hs0        2.操作方法:取用罐口直径3~5cm的火罐,可同时在大杼、风门两穴或肺俞、厥阴俞两穴拔同一火罐,或同水平的背俞穴与夹脊穴拔同一火罐,大椎穴单拔一罐。每穴留罐10分钟。也可以采用走罐疗法,即先在罐口涂上红花油(或液体石蜡)起润滑作用,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后边着力,前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在上背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穴到厥阴俞穴之间来回推拉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治疗1~2次。拔罐疗法可与针刺疗法或点刺疗法配合使用。中国论文网3\ E6W-n%k qLw
            (六)耳针疗法
    9IS,OZ|\sv0        1.处方
    N\|E;v0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一侧的内鼻、气管、脑点,第二组取另一侧的咽喉、皮质下、内分泌。两组同时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IscPD5?.uUK8Q~0        (2)配穴:高烧、咽痛者取耳尖、耳垂。双侧配穴交替使用。中国论文网7d!Jf|x8Pj ?
            2.操作方法 中国论文网ELS/K5^%tf)X*G;d"z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0.5~1.0寸毫针,采用浅刺、斜刺法,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捻转幅度为2°~3°,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中国论文网,ZM4c~ U3K ^+_u
            (2)配穴:耳尖、耳垂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每穴挤压出血2~3滴。中国论文网 Bv g_G7Q
            每天治疗1次,重症患者每天治疗2次。中国论文网7djgm%` F4X5Is EQ
            3.按语:主穴分为两组,同时取用,但不同侧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操作方便。因为耳郭较小,同时针刺一侧的6个穴位,操作时十分不便。双侧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目的在于防止穴位的疲劳和产生耐受性。两组主穴对于缓解鼻塞、头痛、咳嗽等症状具有良好作用。耳尖、耳垂点刺出血,对于高烧、咽痛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中国论文网1MP7{5ok I!A nq
            (七)耳穴贴压疗法
    _jY0O ` P io8U+{ b0        1.处方中国论文网R7yZ1e%[ @Z/W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一侧的内鼻、气管、脑点,第二组取另一侧的咽喉、皮质下、肾上腺。两组耳穴同时取用,但不同侧取用,双侧交替。
    ~w;cK;O9m0        (2)配穴:高烧、咽痛者取耳尖、耳垂。双侧配穴交替使用。中国论文网Rq[O5x.KW(dwp
            2.操作方法:主穴用王不留行子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同定于选用的主穴,每穴固定1粒。由家长或患儿自己每天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隔天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r*Ei7zL z/j+Ia!H0        配穴用按摩疗法。用拇、食二指对挤耳垂、耳尖,每穴挤压3~5分钟,以耳垂、耳尖有明显热感为度。每天按摩3~5次。 中国论文网v"\gl,y A
    参 考 文 献中国论文网7u5ee[1V
    [1]陈琼熙,等.三棱针治疗感冒1000例.中国针灸1989;9(5):40.中国论文网|:E9dHur'F7Z#Z S
    [2]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7.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