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3年11月15日 14:03 作者:李红卫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李红卫
(射阳县陈洋中学,江苏 盐城 224361)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日常教学中已趋于异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教师如何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选取社会,自然中的有关数学的研究专题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精神,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自从我国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我国教育界就已经改变了学生以前那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大家都知道,“数学建模”是一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社会、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的方法。而类似于建模,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着重于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收集证据、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层次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格素养和科学精神。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改变成为和教师一起带着自己的兴趣来探索这个客观世界。
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应用自身所学内容去解决数学问题是教师的一项职责,开展这一项工作,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并探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数学是一项研究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问题都是要经过探究的,也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因此,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理论运用于实际,体验生活
现如今的学习很多都强调社会实践,重要的信息及研究素材都是需要从社会实践这个渠道获得的,而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通过观察事物,了解并亲自参与获得信息,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如说,如今这房价是只升不降、很多人购买汽车喜欢分期付款,可以鼓励学生们从函数求最值这方面去求解问题,寻找最佳方案。房价是在上升,但不可能无限的涨,总会有饱和期、分期付款要不要利息,这都是函数求值的突破点。再例如,很多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储蓄卡,那么银行是怎样分配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呢?要把学生带到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变成抽象的数学模型,便于探究,循环推进研究性学习。
当然,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动手操作以及实践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活,联系社会、科学、生活,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开放探究,注重创新
数学是一种研究思想事物的科学,它决定了数学研究的较高抽象性,具体表现在其特殊的抽象内容、方法及程度。那么研究性学习,其基本特点就是开放性,数学开放题能体现问题的形成、思维的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和发散性方面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