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安置人工起搏器的治疗经验,为该方法应用取得更好疗效提供借鉴。方法:对采用共静脉切开及锁骨下静脉穿刺径路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90例,随访1年。结果:80例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均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安置临时心脏起搏患者10例,8例成功,2例死亡。结论: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正确掌握起搏指征和安置方法,术后注意监测起搏情况及时随访程控起搏参数,在基层医院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安全可靠的。
中国论文网]5w!I fmTKp快速发表论文 R@%Ecn5[0【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器;心律失常
中国论文网Dq4Zygy9gX-q
A5t'au;U6xEC,Kc!BI0 临床工作中药物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往往不佳,病情危重者随时会危及生命,人工心脏起搏是目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本院1992年至2005年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80例,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10例,现分析如下。
中国论文网
QA1h!w7U*Y'A中国论文网zWKqeIo+w 1 临床资料
中国论文网}'vCB+Jl4D]:u中国论文网A){H
|+l'dY2h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患者,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0岁。心律失常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5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3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2例。病因:冠心病5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原因不明21例。
,FHc0d/_$^|0XUZw/D2Rp0 1.2 起搏器及电极植入方式 90例中VVI(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按需型起搏器)起搏85例,DDD(房室全能型起搏器)起搏5例。共植入秦明公司8619BSSIc 20台,德国Biotronik pikosol VVIc/AAIc 5台,美国Medtronie Sigma SVVI103 55台。临时起搏器静脉植入路径:锁骨下静脉8例,股静脉2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头静脉32例,锁骨下静脉47例,颈外静脉1例。
%Q{2bSmg0快速发表论文 u.O(_#T8c/fI/]0 1.3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在手术开展的初期均采用头静脉切开术,以锁骨中点下2cm水平延长线与肌间沟相交点为中心,沿肌间沟作长约6cm的斜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在肌间沟内游离头静脉约3cm V型剪开并放置电极。若头静脉放置电极失败者可另选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在近几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主要采用锁骨下静脉途径。
中国论文网
d/X:M-l]\k&N)i )u
lD1H5r{M0 在术中电极定位上采取:(1)X线影像上电极头位于右室心尖部,且头端与心室收缩呈同轴运动,轻轻回拉电极有钩挂感;(2)腔内心电图呈rS或RS 型,ST抬高3~8mV;(3)起搏电压调至3V起搏,有效起搏并稳定后下调起搏电压,测定起搏阈值(要求阈值≤1V);(4)感知灵敏度 (3~8mV);(5)起搏电极在心腔内要有足够的弯曲度,以减少上肢活动时对电极的牵拉;(6)嘱患者咳嗽、耸肩、侧身等如电极均未移位,观察起搏稳定良好,固定电极,制作囊袋,连接电极与起搏器,将起搏器置入囊袋后,缝合皮下组织、皮肤,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5~7天。术后定期随访。
中国论文网
x;zUO*@!J
}w j0[,r o:[tN0 2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