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2015年6月27日 10:47 作者:兰琼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_1o+JDx0兰琼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中国论文网\`^ij
摘要:新课程更加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对其进行灌输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
jf@M9_+Jo0探究来完成数学的学习过程。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数学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给出相关建
r'R,L]B*~$GS0议。中国论文网ip
uC:|m5K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课堂探究中国论文网 |[*E"^/eE|-v
一、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产生与构想
7T ~W {6V0(一)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I)r2b8{X0[ d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中国论文网9kN6tC oAFQG(F
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本次教学改革并没有做到很中国论文网H
sY9L2oKr)~0@%|5\
大程度上的突破。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最主要存在的原中国论文网!O1{O q+r.b+Rm(YX
因是本次改革仅对教学的手段及方法进行改革,并没有实现对教中国论文网,xE}/O7p/v
学模式的改革。另外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将改革的手段及方
2N8C!|4X'j0法混为一谈的现象存在。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个本
i:pMkte~;D5@,y0z0质性的问题,这就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国论文网:^]PrT
@m
(二)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产生中国论文网]2L$]De Ukb*A"b2L)RT
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相关的教育理
/Y&ul|
^:V6Z(soP0论与教学思想,从而做到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增强教师对教中国论文网
JY%| ~z+j;K
学内容的充分认识,形成一种较为简单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改
e4L6W.~gJde0革,涉及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怎样来做到对学生的有效调动。让
+\8Qjg\"d]\OM0学生有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并能积极主动地有效接受新知
^-X t @6?+TS$E0识。
c W @`3x Y"H(NA0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一直中国论文网L$M*M3C6};M&M
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上。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并不利
(v#x+Q(I%K*dg0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获取。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需要在
.w-Dri;u p;N0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的有效转换。让中国论文网3VKp `-JQq T9{8rX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z
LE.sQ^&jDv[&sk0高中数学具有强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单纯靠黑板讲解来完成中国论文网-V:`\%W.P:jZ
对知识的传授,会让很多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都无法进行了中国论文网/\]Ce;l;@W Xv8p
解。但是运用课堂教学探究式的模式,就能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国论文网'o&M!e2i7E9d0w[(G
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不断的引导与启发,让中国论文网Ia2PN(hSQ
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探索与掌握即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中国论文网
kve5C6Q']!T$~
握。中国论文网(d4]Dx"d#w
(三)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构想
'zrp%Ewr0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中国论文网 UE6UPZ[(im
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
_9wAjw1{.g
]]6TE0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中国论文网N,i#I0J:mY6X*I
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中国论文网X4NRa*^ H
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中国论文网#q']R*igoK
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
;KF8L%w6~kCnaW%v0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中国论文网"i'R U0}.]
—自主探索—课堂协作—课堂测试—课堂小结。
\#~7z)Eun]5M0二、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6M8fV2RC
Q3^$up0(一)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国论文网k%qs[po0ob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前提就是处理好师生之中国论文网,x['v
H-{ @MD
间的关系。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想受到教师的青睐与关
Tu,Y+M,E\7Z
^'ye&wH0注。希望与教师成为好朋友当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的时候,教师在
'|\#`G.i{ I0平日教学过程中对他们的批评与表扬,学生都能够对其进行接中国论文网"rga%~+K8H$r
受。 反之就会导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恶劣,中国论文网6BiwX
S,m"O
从而对教学过程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jO:Fz3g ab0但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来对其
/{lpn)L$p
tjc0进行经营。教师可以在休息的时候,或者课间下课的时候来以朋中国论文网7E%vy1bY3~q[a.od
友或者是大哥哥、姐姐的身份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融入到学中国论文网&F9FIY3[
生的生活与娱乐之中。可以在空闲的时候,与所教学生聊天或者
4IKf(n+CAJ0是下棋、做游戏,这样不仅能够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还中国论文网0c8sBEm9P[ \
能够给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u"q4YO*Z;H&Oj0(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中国论文网 I8r-N4}1p M
目前较多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只是对名师的教案进行
g _
ly:md6u,m$j.?0抄录。这是因为他们忽视这些教案在编写的时候都依据教科书来
aI*v!o2Ku0C$M5m0的,并没有对各个地方及每个学生来做到有效的针对性。因此,中国论文网3c@R
M7Fiac%G P$v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学生为本,根据每个学生所面临中国论文网&w0PM-k+}V/b
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备课。对于课堂中所要教授的知识,需要做到
eWw"K*n_0与以往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起来。另外最为
*F6M#l
~tVa0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知识及学生的心理等各
:jOr1IJMW8r0个状态来进行备课,这样就能够做到对教学过程中内容选择及难中国论文网P0Gu H!l/H
易程度选择有着较好的把握,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及中国论文网]3M!wE!VJb
实效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使其能够投中国论文网czNp@oD
入更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做
9t8O
t B-Y
M
f+@0到熟悉,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e3VH/e-K.bJ0(三)高效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到激疑启发
J#Vd+k'O5kt
C0对于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中国论文网N.~
QYfq
需要能够对学生的疑问做到有效的解决,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
8h4UV5z)| yJ+}0做到疑问的提出与激发,并且将学生的思维都引入到问题中去,
fP,e{xbQ0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来对知识进行发展,促使他们能够运用自己中国论文网gee*~{7^5Lk#{
的知识来对问题进行解决。当学生在面临问题并无法对其进行解
A1Yk.a$R0决的时候,就需要教师来起到引导作用,要做到因势利导,抓住
B5e1O,iph0时机释疑,起到对学生的印象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样,中国论文网If&N,s:])N%R
就能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智慧,学得生动活泼,能
&}&rT~$e0使他们“理解学习过程本身”,学会怎样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
xU7d0t"r,jhbn0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激疑启发就是激励
^2{5t6[%L!t0学生生疑,然后释疑,再质疑这样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
"wd;J~w&z&s$n3cKP0例如我在导数概念教学过程中,首先由实际生活中的变化率出
?QF+I4j/K(m*S0发,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变化率,这些变化率都是在某一个范围内中国论文网'd+y`'Q4s4f9|
的平均变化率,再把自变量变化范围缩到无限小范围内,这样从中国论文网"Yx`x'nK
平均变化率就很自然的上升到瞬时变化率。导数就宏观上理解就
r)T9p/~ |J)Q nv0是函数在某处的瞬时变化率。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设疑又有启中国论文网`S*i8llkAq M
发。中国论文网N1B/qUxE
(四)探究式教学应融入创新精神
*TR:}jy^c6s0所谓的创新,其实还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创新精神是渗中国论文网0n7N&c;UInMg3Z
透在各个学科中的,高中的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B'Yh0的学科,创新精神尤其显得重要。数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中国论文网aHxs9l)U!v;G
创新精神很好的载体,探究式教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
b$l*jo+D(rh _q*Ph4O0新能力。探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
qJ#SD%g8aD0探究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联想到更多中国论文网i`ot.A
的解法,不断地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9c1yY.{3f'u0法。这不仅体现在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需要创新,而且体现在学
F_:|A@0习方法上的创新。因此探究式教学应很好的融入创新精神和创新中国论文网4N;^)e&R U#@
G
能力的培养。
c-^I%S`LW P/C0参考文献:
x5HOY"h)e)F&W0[1]淑云.利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硅谷.2009
#oyS2U!@0(02).
*\;N/]
r
k2_u5i0[2]张小平.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双基”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
!}p*BT4|!wE0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