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基于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教学对策初探

    2014年9月25日 16:07 作者:邵佳颖 周 宝

    基于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教学对策初探

    ._7S3~{#h*B0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571127 中国论文网+t8ZS$PQO

    邵佳颖 周 宝

    M0m;}d.e |-HS!\0

    摘要:在当今高校体育教学中,不论是体育教师队伍,还是学生群体,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意义,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现状,对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教学对策提出了建议。

    6M'h z9Sf!n8ST*? E0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教学对策

    4QY wc(C,T0

    近些年来,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频繁出现大学生轻生的事件,人们开始对过度重视文化教育,忽视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质疑,毫无疑问,体育教学能够通过运动训练的方式极大地锻炼学生坚韧的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r5p9f{1dS"y|Q0

    一、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意义

    u$b8a;ZkwK&v$t0

    高校体育教育,是指教育人员利用运动训练的体育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总结来说,运动训练这种体育方式,只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手段,而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落在“教育”这方面。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中国论文网?-O*Ir:[4TA

    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中国论文网iP O.u&pJ v%l)l?

    高校体育教育的手段是运动训练,运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锻炼身体,在运动中,人体的肌肉、内分泌系统等都会高速运转,保持长久的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能,促进人体的内分泌,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运动,建立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培养自我运动的生活行为习惯。中国论文网Jr7b DB/h#M

    2. 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中国论文网o'}U5j| l w?

    所有的教育都能够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在高校体育教育下,学生将掌握各种不同的体育技能,如常规的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跳高、跳远、网球等等,每一项技能的背后,都有一个完善的领域,及时大学生无法利用高校体育教育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但是掌握一项技能,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论是在班级中,还是未来的工作单位中, 拥有能力的人,将更具有竞争力。

    :Kh-jD}"\B6Qj%QR:G0

    3. 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aV]a'Q5k0

    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向学生传达体育精神,所谓体育精神,即团队协作、永不放弃、和谐竞争等,在体育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得到锻炼,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存在较为严重的自我、懦弱、自私等现象,体育教育能够让他们懂得团体合作,变得性格坚韧、乐于助人。中国论文网 d2b4f2|%tXt9a%yN3@T

    4.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PelyGe0

    中国与美国的第一次外交,被称为“兵乓外交”,由此可见,体育是能够作为一种社交方式的,体育教育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的。在大多数运动训练中,都会将学生分队,这种队友形式, 是天然的社交基础,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彼此更好地沟通交流,即使是单人运动项目,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也更容易产生共同话题,不论在学校还是走进社会,利用运动来进行社交都是极为有效的社交方式之一。中国论文网nJ4N8pt

    二、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现状中国论文网&F$l5bf nw7R

    1. 学生存在的问题

    r Qo"mA~0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存在一种这样的思想:体育,是特长生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大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往往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甚至严重者,将体育课当做放假,在体育课上看小说玩手机游戏,甚至直接旷课。这些学生认为,体育就是单纯的运动,美其名曰自己是脑力人员,不是体力人员。中国论文网?Mb J5B0m

    2. 教师存在的问题中国论文网*h w8lyV-U8`1~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在教育思维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教师只想要按部就班的完成教育任务,没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做针对性的指导,而是一视同仁,存在一定的教学敷衍现象。对于学生上课敷衍、旷到现象,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教师采用扣分、挂科等手段进行威胁,在期末时面对学生的哀求又于心不忍,长久以后,最后也选择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中国论文网.K ?A@r+n*R3w!n;T

    3. 运动训练方式单一

    )v-w'Fw5sW/a U8z0

    很多高校可供学生选择的运动方式只有跑步、羽毛球、篮球、足球等,缺乏新意,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学生更倾向于网球、台球、游泳等,而很多高校对体育教育的投资不大,缺乏相关设施,导致运动训练方式几十年未发生变化,无法满足学生逐渐增多的运动需求。中国论文网 c!` Y:P%w/OK'P2_

    总而言之,在当今高校体育教育中,高校体育教育的职能并没有得以执行,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也没有得以实现。

    .WDO[P#?^&Km,L0

    三、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教学对策

    ;U%F5t-mq/t.kv0

    1. 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养,以理服人

    3L:r9bR }0

    语文老师给人睿智的感觉,数学老师给人精明的感觉,而体育老师却总是给人凶悍的感觉,而这显然是不对的。体育教师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也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职责,而教育不能只依靠运动的手段,同样需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所以,当务之急,是应当提高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师职业素养,让体育教师摆脱只会“动手”的帽子,建立也会“动嘴”的形象。体育教师必须明确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对学生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 传达体育精神,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明白运动的意义,并掌握技能的综合利用:不仅是用来锻炼身体,还可以用来锻炼心理素质、进行社交等。大学生是思想完善,个性突出的一个群体, 利用暴力威逼,利用挂科恐吓是没有效果的,只有以理服人,讲述正确的、有实际意义的、大学生没有掌握的道理,才能够获得大学生的信服,让他们正确的认识体育教育,并从中获利。中国论文网.x#R5V7s.ajp8of

    2. 加强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以运动练人101中国论文网2PMY'\9x(@#G

     运动训练是体育教育的最直接手段,但是在进行运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运动的科学性。首先,学生个体是具有差异性的, 不能一概而论,强制要求所有学生都进行同一项目的强化训练,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另外,要对学生陈述运动的意义和效果,从实际出发,以学生贾某为例,贾某长期疏于锻炼,营养又过剩,导致肥胖,关节负荷大引发关节损伤,并长期上网导致腰颈椎存在一定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对贾某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运动能力等各项指标进行测试,掌握贾某身体的基本情况,为贾某制定科学合理的减脂、正骨等训练计划,用专业的科学手段,来突出运动训练的意义和效果,获得学生的信服以及积极参与。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策略,则要求以下几点: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具备专业的运动知识、健身知识;学校具有较为完善的运动设施(包括测量设备等);体育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

    #bbM,J+G0

    3. 对赏识教育综合利用,以赏识鼓励人

    "K$e!TA` v+e8N0

    所谓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 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创造环境, 以指明学生发展方向;是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表扬、鼓励,它利用了父母对孩子行走与说话教育百分百成功的原理: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耐心总结,首先肯定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成绩予以鼓励,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其在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行为经过进行鼓励,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加鼓励, 让学生更有运动动力,同时做好辅导工作,让学生正确的进行运动训练;创造运动环境,对学生的方向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为学生提出建议,指明发展方向;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以提醒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纠正错误。

    KU8NDi0

    四、结束语

    xL{'SmcGRt5vAF0

    综上所述,基于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教学对策,应以理服人,以运动练人,以赏识鼓励人,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中国论文网+K,Q?~5Ejp*s4Q

    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O4Ja$e6U*?

    [1] 孔祥.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反思[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3):92-94. 中国论文网1tK"bJk9|&N+g5ek

    [2] 马海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3):371-374. 中国论文网2['Rw ~h

    [3] 谭玉霞, 崔英敏. 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刍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2):99-102.

    R{h$Ty0

    [4] 黄潇潇, 蒋科. 高校体育教育推动巴渝武术文化传承的思考-- 以荣昌缠丝拳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0- 213. 中国论文网'H!pc Pe,U i

    [5] 杨向明. 高校体育教育场域中的性别透视现象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9):80-83. 中国论文网f {oBhJ [0g9uX

    (作者简介:邵佳颖,女,汉族,1984 年10 月出生,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周宝,男,汉族,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KX)t^LRq4y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