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ompetition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
2014年1月02日 16:39 作者:赵琳
浅析“Competition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
赵 琳
(陇南礼县第一中学,甘肃 陇南 742200)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旧的英语教学方法出现了更多的弊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急需改进。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究了“ Competion 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新课改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高中生年龄、心理及性格特征;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学习的过度和衔接。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Competion 法”;可行性一、引言
Competition是名词“竞争,比赛”的意思,“Competition法”就是“竞争法,比赛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竞争或比赛为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即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二、现状
英语学习进入高中阶段,由于知识容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英语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低效。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课堂教学,一方面无法让教师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这样的课堂中的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在,很多高中英语课堂都存在相同的问题,课堂死气沉沉,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课堂效率极其低下。
三、可行性
面对这种现状,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从课堂出发,提供机会、创设情境,正确施教和引导,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有意无意地进行“竞争”。“Competition法”就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符合英语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
英语是一门集语言、知识、文学于一体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它不能被机械地教,也不能被机械地学。英语学习是记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体,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比例高达60%——70%,而教师的方法点拨与语言知识传授只占到30%——40%的份额。“Competition法”突出的就是学生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主,学生勤动手动口动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那么,学生会在一种轻松、自然、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英语,不经意间,英语知识和能力会达到一定程度,并发生质的飞跃,事半功倍,最终,真正学会并掌握了英语这门集语言、知识、文学于一体的学科。
(二)与普通高中新课改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相吻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使用“Competition法”教学的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自己学习和课堂的主人,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