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低年级统计教学
李红梅
(贵州省思南县大岩小学)
1m,EsQKj/d;Zi0
【摘 要】在教学统计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并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加大难度,如此长期下去,必将有利于学对统计技能的掌握,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地运用
统计这种常用而又实在的方法。
中国论文网m,\
~TV4{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低年级 统计教学
统计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为常用和实用的技能之一,因此统计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 : 在教学“统
计”要从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转向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
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其它原因,小学阶段的统计较为简单,加之统计
的教学较为枯燥,教师易于忽略学生统计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统计知识掌握统计技能呢?
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来低中高年级的教学体会,谈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vW\QLSTS\/~0
1. 激发学生对统计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统计比较陌生,这对于教师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俗话说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设计时,
如处理不当,学生对统计学习可能会丧失兴趣,从而不愿主动学习 ; 反之,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
对学习统计产生兴趣?我认为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探究活动是问题的关键。案例 :
人教版版在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中设计了这样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
如 : 为开联欢会,班级要买一些水果,大家喜欢的水果都不一样,到底该买哪种?要通过统计来解决。在通过调查
统计后,我们得到了大多数同学喜欢吃桔子的结论,于是我们在联欢会上买了桔子。这样做,会让学生感到他所学的统
计知识很有用,从而愿意去主动学习统计知识。教材中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 : 买什么颜色的气球,调查同学们的生日
都在哪个季节等。这些活动都很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_!G+u
N0s5Oh0
2. 注重学生与统计相关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包括 : 收集整理数据、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动手操作与绘制图表、观察归纳总结、估计与想象及计算。
&J\kZ*n0
2.1 注意估计与想象能力的培养一个简单的统计活动,可能同时培养以上各种能力。尤
其要重视估计与想象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仅满意于学生通过合作得到的一张统计表、一幅统计图,其实如果让学生根
据图表和结论估计和想象一下,不但具有实际意义,而且会让学生有意外的收获。比如让学生调查班级中学生的家庭所
在区情况之后,可让学生根据图表和结论猜测(或者说预测、估计)一下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
(1)如果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猜一猜他的家最有可能在哪个地方。
(2)猜测一下在学校中另一个班里哪个区的同学最多。
(3)猜测一下学校中哪个区的同学最多。
中国论文网P,Y7HR"q!D_9B
2.2 注意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交流与合作,所以从小培
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非常必要。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适时的指导。学生可先自己进行统计,再
小组合作,从而体会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其交流合作的能力。这里只提到了两项基本能力,不代表其它的能力培养不
重要,而是教师常会忽略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所以特别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