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盲蝽是滨州市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冬枣园重要害虫。通过调查,摸清了绿盲蝽在冬枣园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分析了造成发生趋重的4个关键因素,并制订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论文发表 .[nG4I6T*J+Nb#c%g0 关键词冬枣;绿盲蝽;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山东滨州
FQ B P~'ojq0 中国论文网5C`d9E3CB jx 近年来,绿盲蝽在滨州市冬枣园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田间虫量不断扩大,尤其在无棣、沾化两县发生最重,不但影响冬枣产量、品质,而且给枣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对冬枣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冬枣绿盲蝽的防治奠定基础。
中国论文网
Xd-\g,yj(\)lO"S 1发生规律
:AJ)\9A'm0 绿盲蝽[Lygocoris lucorμm(Meyer-Dur.)]属半翅目盲蝽科,别名小臭虫。其寄主植物有100多种,主要为害果树、棉花、牧草、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1]。
中国论文网R,f
q
d^,Y0r AL 绿盲蝽在滨州市1年发生5代,以卵在枣树多年生芽鳞内及树皮内越冬,枣树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其中以枣园内越冬卵最多,少数在果园内、外地面双子叶作物(包括棉花)及杂草上越冬,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9%。一般地面杂草中的越冬卵孵化较早,在4月中旬杂草萌芽露绿时开始孵化;枣树芽鳞内的越冬卵孵化稍晚,在4月下旬枣树萌芽时开始孵化,先为害枣树的嫩叶和其他越冬植物的幼嫩梢、叶,随着地面越冬寄主的老化,大批2~3龄若虫迁移到枣树上为害幼嫩的梢叶。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进入羽化盛期,5月下旬后,随着新梢老化,成虫开始迁移到组织幼嫩的植物上为害并产卵。以后在田外寄主上为害,繁殖3~4代。最后一代于9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0月上旬为羽化盛期,并开始转移到枣树上产卵,直到1月中旬死亡。产卵期20~30 d,世代重叠。成虫寿命较长,约20~60 d。成虫飞翔力强,白天潜伏,稍受惊迅速迁飞,不易发现。清晨和夜晚迁飞到芽、嫩叶及幼果上刺吸汁液。
教师论文发表
sl%ANY$FTm5v0 2危害特点
中国论文网G9Aw
qi 冬枣发芽后绿盲蝽即开始上树为害,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2]。第1代主要为害幼芽、嫩叶,幼嫩组织被害后,先出现枯死小点,随后变黄枯萎,顶芽被害生长受抑制,幼叶被害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裂痕,叶片皱缩变黄,俗称“破叶疯”,被害枣吊不能正常伸展而呈弯曲状。绿盲蝽大发生时,常使冬枣不能正常发芽。第2代主要为害花蕾及幼果,花蕾受害后即停止发育而枯死脱落,重者其花蕾全部脱落,整树无花可开,幼果被害后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果脱落,严重影响产量。滨州市冬枣园绿盲蝽的发生危害特点是:发生早,危害重,持续时间长。
中国论文网-Q*qBPx C!_Z,K(C*l 3发生趋重原因分析
中国论文网I
\4O5iZg;P9{[ [ 3.1寄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