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年6月21日 15:23 作者:吴曦汶【摘要】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和步骤,是人力信息反馈、工资管理、员工晋升、人员使用和培训的主要依据,但由于考核意识不强、考核指标量化程度低,制订绩效指标缺乏难度等问题的出现,使绩效考核的效果达不到预期。本文就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适合企业考核绩效考核的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考核方法
一、 绩效考核综述
(一)、绩效考核的定义、作用
绩效考核,也称绩效考评,是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所承担的工作,通过应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最终作用应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能,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
(二)、绩效考核方法
目前企业当中采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差异很大,但总体可分为排序法和目标管理法。
(1)排序法
排序法是用来考核员工某一单一因素绩效特征或综合绩效特征由高到低进行排列的一种简单又适用的考核方法,比较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一种管理哲学,是指员工与上司经过协商制定个人目标,然后以这些目标作为对员工进行考核的基础,将员工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以达到激励、培养员工的目的。
二、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绩效考核结果差异性不大,平均化明显。考核在个别部门中依然存在流于形式现象,无法发挥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核者的考核意识不强,执行力度小。考核者担心因为考核,打击员工积极性,一般更倾向于采用激励为主的打分方式。
(二)、指标量化程度低。考核中量化指标少,大都以定性指标为主,缺少明确量化的衡量标准。比如财务管理部在工作任务栏中填写“完成七月份帐务处理、发票系统数据的录入,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就很难量化。如果对工作任务确定考核标准,如未按规定时间进行核算的次数不超过[ ]次,应收、预收、应付、预付等会计核算的出错不超过[ ]次,通过各岗位标准的制定,就不会只有从“做”与“不做”打分,而是通过完成任务的效率、工作质量的高低和努力程度的大小进行打分。
(三)、评估方法的不合理,不科学。评估信息未能得到有效收集和记录,评估时不可避免产生主观臆断打分。
(一)、对公司战略缺乏有效支持
绩效考核实际上是一种自上而下传递绩效压力以及分配工作任务的过程,变公司高层压力为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都承担压力,从而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但现实的状况是公司各部门的绩效目标并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难以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