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利用研究
2017年8月10日 09:35 作者:王会泉【摘 要】所谓错误资源是指互动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正确的想法、说法等。 它经常造成课堂的意外,这种意外
有时会令教师措手不及,但这种意外又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而对这种资源,我们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
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让生成的课堂成为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策略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总会犯很多教师始料未及的错误。 如果教师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使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对错误资源予以巧妙运用,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知觉就会变得明确而精准,记忆也会变得持久而深刻,从而产生一种乐此不疲的现象。 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来自学生的亲身经历,能够给学生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所以,课堂“错误”信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激发作用。举个例子,在讲授数学“平均数”这个概念时,教师通常会引用这样一个例子: “敬老院有 8 位平均年龄为 76 岁的老爷爷,还有 7 位平均年龄为 74 岁的老奶奶,养老院全部老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很多学生不假思索,想当然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就是“(76+74)÷(8+7)=10(岁)。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答案,很多老师给予了学生一个“怒其不争”的表情,也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老师选择了直面错误,在很多学生质疑的笑声中,老师提问: “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答案不合理, 那么你们知道错在哪里了吗?正确算法是什么呢?”这些错误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要巧于捕捉错误,让学生在争议中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教师要能慧眼识真金,善于捕捉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 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比较、分析,甚至引发争议,提高学习积极性,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样计算?由于受负迁移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是两边相乘,也就是底边乘底边。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出示高各不相同, 两组对边分别为 5 厘米和 8 厘米的 3 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运用猜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学生通过计算得到3 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 8×5=40(平方厘米)。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 3 个图形的面积各不相同。这时,再用课件展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明白底边乘底边不是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最后,学生通过直观图,加上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自然就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巧妙利用错误,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宽容看待“错误”,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信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