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研究
2018年4月18日 09:18 作者:余泽贵、权敬辉、吴惠英[摘要] 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农业生产现实难题的重要出路,当农业生产规模化后,新型职业农民是能手,是专家,更是企业家的摇篮,因此社区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笔者多年从事社区教育 ,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有途径进行分析,探索社区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 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社区教育;培育路径;新农村;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特别是广大的农民,农民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说,没有新型职业农民,就没有新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笔者以荣县社区教育为例,对新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途径展开研究。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新发展和新形势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民不再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农民,正在向现代社会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2013年习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科院时指出,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农业是新型的现代农业、农村是变化了的新农村,农民也要摆脱传统身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一) 新型职业农民的界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国农业大学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给“职业农民”下了一个定义:职业农民就是以市场运作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农业为稳定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农民。可以把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小型农业企业家等理解为职业农民。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农业生产现实难题的重要出路,重在一个“新”字,新在是现代农业的领头羊,当农业生产规模化后,新型职业农民是能手,是专家,更是企业家的摇篮。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在于一是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二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是从传统小农业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
(二) 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有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为主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有从事农业劳动,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有以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农机手、代耕手、机防手、动物防疫员等为主的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还有具有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农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复转军人等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其中,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的精英分子。
二、社区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与方法
(一)多部门合作共建“农民田间学校”
近年来,国务院以及农业部、财政部、教育部等连续发布多个政策文件关注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数量与力度,积极探索、创新培育新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和倡导的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方法,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的农技推广模式,在调动农民主体参与、引导科技要素向农村聚集、提高农技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农技推广效能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