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理工论文
  • 小麦纹枯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0年12月28日 14:18 作者:杜建华
    摘要从小麦纹枯病的病原、田间消长规律、发生危害特点等方面出发,研究分析了小麦纹枯病重发的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为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H;CP:HQ\2cx0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发生;综合防治技术   中国论文网&K6j7S+_ XQ nF8t
      小麦是河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其生产丰欠直接关系到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小麦群体增大,小麦纹枯病连年重发生,轻则影响养分输送,重则导致小麦后期倒伏,形成大量枯白穗,致使小麦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笔者分析了小麦纹枯病的成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促进小麦的生产。发表论文期刊网
    FX7RS*Xr&W4d0  1病原中国论文网q\ [:]ZdU w8k
      Ceratobasidium cornigerum(Bourd.)Rogers,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Rhizoctonia VanderHoeven CAG-1称禾谷丝核菌,由CAG-1、CAG-3、CAG-6、AGC1等4个菌丝融合群,无性世代Rhizoctonia solani Kuhn AG-4、AG-5称立枯丝核菌,均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据检测,小麦的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CAG-1融合群,是优势菌丝融合群,占88%~92%。禾谷丝核菌CAG-1融合群侵染引起云纹状病斑,立枯丝核菌AG-4融合群侵染引起褐色病斑[1]。禾谷丝核菌CAG-1融合群的菌丝无色,不产生无性孢子,生长温限5~30 ℃,适温20~25 ℃,温度达30 ℃时生长明显受抑,32.5 ℃时生长停滞;立枯丝核菌菌丝体生长温限7~40 ℃,适温26~32 ℃。代理发表论文
    M2uRB!L]0  2田间消长规律中国论文网A%N/H)L8wg@
      2.1冬前侵染期
    &Bl*@qRG*p0  小麦发芽后病菌即可侵染,以侵染芽鞘和叶鞘为主,3叶后达发病高峰,一般年份11月底病株率8%~12%,重发年份病株率可达30%以上。中国论文网+]G5cq5Q_/Ec:D
      2.2越冬期中国论文网4gr z&LH4U5Yx
      越冬后气温下降,不利于菌丝侵染,病害停止发展,病情基本稳定,外病叶枯死后,病株率降低,带菌病株成为翌年春季主要侵染源[2]。
    Db w${&s:[)O!L0  2.3横向扩展期
    T(kyG|;~ YN4]:a0  翌年2月中旬后,随着气温上升病菌开始侵染,2月底3月初进入发病盛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发病盛期,一般年份盛期病株率40%~50%,重发年份达60%以上。
    Soh B"r0  2.4病情加重期
    %x+XIj{ E0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降雨少、阴雨天气少、气温高的年份,病情发展不快,反之,病菌则向横方向快速发展,病斑高度迅速上升,侵茎率和病情指数激增。中国论文网QcF5N'k
      2.5枯白穗发生中国论文网U*{;d2B4S
      5月中下旬后,重病株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中国论文网l |D-_3spM*l u8G2^
      3发生危害特点中国论文网5q3?oxS(E#REx
      3.1发生面积大中国论文网/px B K/qjh8d
      一般年份,周口市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40~47 hm2,占种植面积的60%~70%,重发年份发生面积达55 hm2以上,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其中2007年全市发生面积55.6 hm2,占种植面积的83%,1998年全市发生面积59.4 hm2,占种植面积的88%。
    +h0| D[u P `-hs'_0  3.2发生危害程度
    eB:P(\j0  据周口市近10年的小麦纹枯病统计资料显示,1998、2007年发生程度为5级,其余年份为4级,属中等偏重发生或大发生。一般年份枯白穗率1%~2%,小麦减产10万t左右,重发年份枯白穗率3%以上,小麦减产15万t以上。
    n0yk |3nq2] I,h0  3.3品种间差异明显
    a+ipW)Z0  据周口市县植保站2003—2007年调查,周麦19、周麦18、周麦16、新麦18、丰舞981、豫麦70-36、太空6号、矮抗58、豫麦 49-198、郑麦9023、兰考矮早8、偃展4110等品种的病株率分别为49.6%、39.7%、60.7%、39.5%、49.2%、34.5%、 56.2%、36.4%、66.7%、51.0%、75.1%、40.0%,白穗率分别为3.7%、1.8%、13.1%、18.0%、6.5%、 10.7%、14.6%、5.5%、1.0%、12.0%、33.3%、1.0%。周麦18、新麦18、郑麦9023对纹枯病抗性好,病株率和白穗率都较低,周麦16、豫麦70-36、太空6号、兰考矮早8对纹枯病抗性差,其他品种抗性一般。
    Ma;?ha!V3h03.4年度间差异明显中国论文网vY~+\qq/s ^3r
      据多年统计资料显示,不同年份间差异明显,重发生年份与轻发生年份有很大差异,重发生年份白穗率是轻发生年份白穗率的几倍至十几倍。
    :Yi xQb'~:ld8l0  3.5田块间差异明显
    5d]t3tr9U'J,e'MZ0  单施氮磷肥的田块较测土配方施肥田块发病重,病株率、病指、白穗率明显升高,一般分别提高10~20、4~7、0.3~1.0个百分点。
    (FJ+cNq[0  4影响因素中国论文网/{#E"t YU#hJM
      4.1菌源量中国论文网f{&bze%fL%a_ i
      小麦纹枯病病菌是土传真菌,近年来小麦纹枯病连年重发生,土壤中菌量连年积累,菌源量大。
    ,K {'\!|;u[xI0  4.2品种抗性
    }y,C m~0  通过多年调查,目前周口市主栽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性较差,利于小麦纹枯病发生危害。中国论文网 eas%Y)j{8o
      4.3气候条件
    oK7Q6cZ.[9h.T0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气候变暖,降雨量增大,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中国论文网 StMU(V)mS9F
      4.4施肥技术中国论文网*]d i BI(M#R d6R#x:~0T
      种植小麦时,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只重视施用氮磷肥,不施钾肥或施用钾肥不足,以致使小麦的抗病性降低。
    8z7VMEe9Jd qd0  4.5播期播量
    })P{(Z._.U+Y&c6r0  一般年份,10月5—15日周口市的小麦播种60%~70%,播量187.5~262.5kg/hm2,播期偏早,播量偏大,致使小麦冬前旺长,群体大,个体弱,小麦抗性降低,田间通风透光性差,利于病害发生危害。中国论文网u8v Gjg[ ?"w
      4.6拌种与管理技术中国论文网0T?o ryP'^
      播种时药剂拌种面积小,常年药剂拌种1.67万~2.33万hm2,仅占种植面积的36%~50%;2月中旬至3月上旬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时期,仅40%~50%的田块早春喷雾防治1遍,喷液量少,防效差。中国论文网mM,Pj-Ho
      5综合防治措施中国论文网*eP5t5U"j
      在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上,应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s H1fB2dZ u/pc0  5.1选种高产抗病品种中国论文网gW ^2K@/A
      据多年调查,周麦18、新麦18、郑麦9023、偃展4110等品种抗病性强,且高产,应大面积推广种植[3]。中国论文网b#g HN1Z*d v*p
      5.2测土配方施肥
    H8cB2N/P K,[3G0  据报道,田间合理施用氮肥,控制偏施氮肥能起到减少病害发生、增产和增收的作用;在控病方面,田间施氮量与病害之间呈正相关。在土壤缺钾地区增施钾肥,还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作用,能明显促进生长和增产。但应该注意钾肥不能过量施用,否则会抑制氮肥的吸收,影响产量。中国论文网Cu;`,qG-F
      5.3适期播种,精量播种中国论文网VF+JW(u y2K5{1Ek
      据多年调查观测,半冬性和冬性小麦在周口市的适播期为10月20日前后,播量150 kg/hm2。要适期精量播种,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避免早播、播量大造成小麦冬前旺长,群体大,个体弱,抗性差,田间通风透光差,造成病害发生[4]。
    t1p7PB}2EAA6e0  5.4抓好药剂防治
    x9_(t'\ c2jv0  药剂防治有2个关键时期,一是小麦播种时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建议应用2%戊唑醇干拌种剂或湿拌种剂100 g拌种100~150 kg小麦,或2%适了时20 mL拌种10 kg小麦,不仅可起到防治小麦纹枯病等多种病害的作用,还可促进小麦出苗生长,达到苗齐、苗壮、增产等效果。二是早春开展小麦纹枯病防治,在2月中旬至3 月上旬应用井冈霉素或三唑酮,或烯唑醇等喷雾防治,喷液量的多少决定防治效果的好坏,一般喷液450~750 kg/hm2,防治1~2遍。
    !c3K-m{#t)U*tq0  6参考文献中国论文网@/r?FaZ t3y0c&Pk
      [1] 朱南仓,陈东,郭厚杰.2009年金安区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79.中国论文网/[%IWq7]f
      [2] 邢小萍,汪敏,刘春元,等.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85-88.中国论文网t*u(Cz%n
      [3] 李耀武,李焕应,张邦寨,等.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56.中国论文网gK&}8g(p#e_#y
      [4] 赵干青,王欣,刘涛,等.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8(9):33-34.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