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5年6月29日 16:52 作者:王文增
以学生为主体的《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中国论文网hB|.?o^
王文增 沈阳体育学院中国论文网xw[2Hk+\{3o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
c4MiB;y,bz2i%A0律的科学。作为一门课程,在体育院校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沈
WI*yA T9f$q^0阳体育学院已有多个专业开设《运动心理学》课程,包括运动训中国论文网+M
mi]3s!x0d.u ` L
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基础课以及应用心
{$}qpEW0理学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课。本文将针对生源为运动
6?qW;s-uGRc0员的大学生所修《运动心理学》课程教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有效
[A;faq0的教学模式。中国论文网;g2`mT|
R"p
一、《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A'bm#h{Z-k0当前大多数体育院校《运动心理学》课程的授课模式比较单
s&S*h.T{;]Q2caM'\0一,一般采取传统的班级授课,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以记笔记
C
Y-Mm|#Z|0看书的方式听课。有条件的学校会安排 2-3 次实验课,这些实验中国论文网2evuI H
课也大多是基础心理学方面的实验,与实际运动情境联系较少。
,g
^T'b"Jvf+r0这样的授课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因此学生的听课主动性差、中国论文网
u2R;q'e.iX;N
参与性低,教学效果不佳。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没有考虑本课程
q-~M4\rS;t0特点造成的,所以要提升教学效果就应当考虑以下两个特点:一中国论文网
wF$R"neqB
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二是本课程教学对象的特点。中国论文网"NJ
C0GJ?Mj|)]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运动心理学是其母学科心理学在运中国论文网(?,up@X)]5oN
动实践领域的运用,将心理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运动领域相中国论文网"vT^X'~u
z@xH
关情境结合到一起,具体来说包括:(1)运用心理学理论解释
8Rdou.j|0运动现象;(2)运动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3)在运动中遵
wDQ a;usg0循、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运动成绩。所以运动心理学与运动实践
~0[N"w\O0领域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如果脱离了实践,只
B:Asol(Qy#m0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知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中国论文网HJ4@/f I`eb
(二)教学对象的特点。本文所谈《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对
K"@MPP ?0象为参加单独考试进入体育院校学习的大学生,他们具有二级及中国论文网H~$Au#W
A
以上等级运动员证书。 这些运动员大学生的身份, 首先是运动员,中国论文网I
@2T
}gm^:Z$N(ov
其次是大学生。他们参加过各级各类运动比赛,具有运动经历,中国论文网(ve(A ED4[0dd
体验过运动领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从事《运动心理学》教
-o5Rx0ryYfI0学的教师并不都是运动员或体育院校出身,运动感受可能没有他
hZ'MI{4P*j9Zg0们的学生丰富。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授课具有天然的缺陷,中国论文网M&XD"C;C#L
忽视了运动员大学生的运动经历,没有很好利用他们的专业背中国论文网4Nr5e%v7D@
景,教学很难深入到深层次运动领域。所以要想提升教学效果,
b]eO J y Z#p0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_'^f/{@%\0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
oh8`w:ee-SyrN3t0(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中国论文网;tF5^G8Z_Z
传统《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学
2Ik5~|1tvK3~0生听讲,课中穿插提问或讨论,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大多中国论文网#a)x;VC9` F
数时间被动地听讲,实质为填鸭式教学。我们认为改变这种教学中国论文网$n9CRu#n/k9C6vj?
模式应从根本上入手,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把课堂一半时间还中国论文网#X.^/T]&V}]!m
给学生,使他们成为那部分时间的主体。相应地前半部分时间由中国论文网7_m5r%?)f
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和理论,学生听讲;后半部分学生走上讲台谈中国论文网W5| rE J/D#Da
对知识的理解,例举运动实践案例说明相关原理。中国论文网
X
n)F)D3u~BEg~ ~
具体操作程序:在本课程第一次上课时将教学模式向学生进
%s1?
P+}aU0行介绍,说明学生在课堂上的责任和任务。教师将教学内容按章中国论文网1Ex+O
d@.B?"lR }
节分配学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专项或兴趣点组成小组,课
'T|
?rO2~#NJK0余时间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形成统一观点。教学进度进行到小中国论文网%xJR%w
S}(w F
组相关内容时,小组推选代表讲授小组研讨内容,同组学生可以
r]`:wh(~o ?0补充内容。其他小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自己的观点(要求中国论文网1Z9s-]#j5P1AU7hS6B(T
每位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期间对其他小组提出至少三次以上的
,X/[qf Wi0问题或谈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中国论文网Y+Y
A5YHf!Q.m
(二)观看比赛视频,分析运动中的心理现象
"``@
k:CB0本课程教学对象运动员大学生都有参赛经历,他们对大型比中国论文网%ft;i;Yqs
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能够体会到运动员在比赛一瞬中国论文网| zo yIE
间的心理感受。授课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体育比赛中一些经典的
A6j(s6T1|kT4FS0运动场景,可以引导运动员关注体育比赛中与心理学有关的现
5Q(WYl#j
fS5xo0象,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解释分析运动员当时的心理状
q?)U`g g
l"m0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观看撑杆跳高女
!r%O2a!?a9wlr0皇伊莲娜•伊辛巴耶娃的比赛视频,她在比赛间隙干脆在场上找个
8uK"t6Yr@\9H0地方躺下,盖上毯子蒙头睡觉。这种场合当然是睡不着的,伊娃
1kUOZ:ec6ep3}0实际上也就是躺在毯子里闭目养神,偶尔会站起来看看比赛的进
/r2N-T+j#\
dC0度,这段时间她就是场上最悠闲的人,比赛似乎与她无关。伊莲中国论文网 |;exb
hx1t
娜•伊辛巴耶娃实际上是在进行心理训练,调整心态打好比赛,教
p^c,N-r/`9HbM0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她的心理训练方法等。中国论文网"ID+ZWadh
m
具体操作程序:教师收集经典的体育比赛视频,这些视频要中国论文网z
qv#Lx4F
与授课对象的运动专项有联系。课程讲授到相关内容时,教师给中国论文网"n |RO:d
学生播放这些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视频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如
q0m2ch2QX'i0果是比赛成功的案例,请学生谈如何保持这种状态;如果是失败中国论文网pt0ENxZbB
的案例,请学生提出应对策略。运用头脑风暴法,每个案例不要中国论文网e.SD(E!\a edt
局限于少数学生,要尽可能地鼓励多名学生从不角度来分析。最中国论文网;Y3{%m~9nk6v
后由教师总结点评。
i9BJ(_aS1P&x2~0(三)现场观摩运动情境,在运动中理解心理学原理中国论文网`'NX!S}
运动员大学生的课程分两大部分,一是专项训练,二是理论中国论文网#lFmIjq
课学习。《运动心理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将该课程的讲授与学生
X|u)a i!^!I$y
L0的专项训练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中国论文网#e\_fAP
于学生提高训练比赛成绩。学生对运动过程的感受具有即时性,中国论文网.zk L9Ei^8t
他们在训练比赛中所体验到的运动感受非常深刻准确,一旦结束中国论文网;P8}8l0G vQeM
训练比赛回到课堂时,他们的感受就会有所减少,不利于探讨和
,K E`5A ^;ik0分析。所以教师可以与专项训练课教师沟通,安排部分学时的运中国论文网Wz,P;K ey
动心理学课程在专项课中进行。
)xz6EMZ{0具体操作程序:教师根据授课对象的专项特点,结合运动心中国论文网5n]$w(^1V_S-z)a
理学相关知识,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专项课教师。前一次中国论文网I%x)puH#Q
课,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下一次课,带领学生在专项课训练中国论文网4\$KOjY0S
结束时谈感受,谈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并请专项课教师进行点中国论文网mMp+H"YD
评。中国论文网c(kwI|*_"g%e
(四)邀请优秀运动员走进《运动心理学》课堂中国论文网%p*h&\qz^aa5q Z
优秀运动员有着丰富的运动比赛经验,邀请他们到课堂向学中国论文网9J8otM(m8v @Xh(o
生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学生进行有关主题的探讨,可以帮助中国论文网M2S/Z-O:Y9{
学生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些独特的品质,学到一些经验性的知识技
)emu-zBm9q(J0能。中国论文网kJ*IA.h'v_A"^
具体操作程序:任课教师在开学初联系优秀运动员,根据他中国论文网%h*ql1X|{CW
们的运动项目向他们推荐一些选题,请他们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中国论文网/\ ?H
Ns\6BE9TjC7U
准备。当课程进行到相应阶段时,请他们走进课堂,与学生互动,中国论文网i;b*R7NpEyK{
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5~7@Q]3z0以上《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先期调整教
Z;Ccj
e0学进度。在开学初,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作出安排,哪中国论文网
giU5Z(LwD&}
一章节采取哪一种授课模式确定下来。在一个学期的授课期间,
sAmwVh y0各种模式可以灵活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
n&t~8aK}0业背景优势,促进教学效果。中国论文网uS8[f$c |+UW
参考文献:
B Tj-k;p!{%N%f"]0[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中国论文网"N/ZDp)Nm+D!E
[2]魏忠凤.后现代课程语境下我国体育院校课程建设的构想
?,KI*MVF0[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5).